山東綠風農業集團有限公司
電話:0543-5079866
0543-2252388
傳真:0543-5079855
0543-2252377
手機:13954383887
聯系人:崔經理
地址:山東省無棣縣西城工業園榮昌路56號
編 制 人:崔立華? 許樹立? 蘇愛國? 張國昌? 趙秀梅?
所在單位:山東綠風農業集團有限公司? 無棣縣農業農村局?
1.目標和意義
本規程適用于在山東省農區實施“兩熟”種植模式,暨在同一地塊進行飼用小黑麥、短季棉輪作種植模式,目標產量為當年度同一種植地塊每畝出產籽棉200千克以上,出產小黑麥干草1000千克以上或黑麥鮮草(青貯)3000千克以上,同時實現輪作地塊地力改良升級,達到高效綠色生產。
本規程實施后對山東農區飼用小黑麥栽培利用跟短季棉輪作種植模式具有指導和規范作用,對提高農區禾本科牧草的產量、品質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同時促進了山東省農區飼草產業和棉花產業的合力發展,既提高了種植者的積極性,有效填補我省飼草缺口,又助推了“糧改飼”政策的落實,對推動我省現代草牧業跟棉花產業的雙豐收、提高生態和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引用而成為本輪作規程的條款。凡是有標注日期時限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規程,凡是不標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規程。
2.1 GB5084-2005 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2.2 GB/T 20789-2006 收獲和貯存機械 圓捆機打捆機
2.3 GB 6142-2008 禾本科草種子質量分級
2.4 GB4404.1 農作物種子質量標準
2.5 GB15671-1995 主要農作物包衣種子技術條件
2.6 GB/T8321.1-7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2.7 GB4285 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2.8 NY/T1276-2007 農藥安全使用規范
2.9 NY/T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準則
2.10 NY525-2012 有機肥料
3.品種選擇
3.1本規程所表述小黑麥為一年生禾本科黑麥,以收獲植株營養體為主,是適于飼喂牛羊的優質飼用作物。宜選用適口性好、優質、高產、抗寒、抗逆性強的品種,種子質量應符合GB4404.1中的要求。
3.2本規程所表述短季棉品種要求生育期≦110天,早熟性好,株型較緊湊、果枝較短、贅芽少、結鈴集中、適宜機采、品質好、抗逆性強,目前有審定品種魯棉532、魯棉551、魯54、魯棉241、中棉425等,種子質量符合GB4404.1標準。
4. 本輪作規程中的飼用燕麥栽培技術規程
以下涉及農機作業環節均應符合本規程2.2農機安全操作規程。
4.1 整地
4.1.1 整地時間:10月中上旬,最晚不宜超過11月上旬。
4.1.2 精平 種植地塊一定要精細整平,考慮到山東省土地流轉實際情況,結合小黑麥的規?;N植及大型機械應用等因素,建議播前使用激光平地機實施精平作業。土地平整后具體標準為垂直于播種方向,在5米寬內高低差小于2厘米。
4.1.3 深耕 待播地塊進行深耕處理,打破傳統耕種的犁底層,深度≧625px,要求耕到頭、耕到邊、耕到角。
4.1.4 碎土 需運用碎土機械如圓盤耙或驅動耙將地塊整碎整細,達到每平方米范圍內直徑5厘米的土塊不超過3個。
4.1.5 造墑 10月30日之前為宜,在備播地塊灌足水分,待5-10天后表面土壤干燥、松軟,達到機械備播狀態。
4.2 播種
4.2.1 播種時間:10月中旬,最晚不能超過11月上旬。
4.2.2 種子處理:播種前用高效低毒的專用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
4.2.3合理施肥:每畝總施肥量:純氮(N)12—14—16kg,磷(P2O5)5.0—6.2—7.5kg,鉀(K2O)5.0—6.2—7.5kg,硫酸鋅1.5—1.5—2.0kg,提倡增施有機肥,合理施用中量和微量元素肥料。起身期或拔節期追施氮肥,建議采用測土配方肥料,如魯北地區宜施氮(N)28-磷(P2O5)6-鉀(K)6或氮(N)29-磷(P2O5)5-鉀(K)6,施肥量15公斤;施用的化肥質量要符合本規程中2.9標準規定,有機肥質量符合本規程中2.10標準規定。
4.2.4播種量:每畝基本苗保持在40萬株左右為宜;按照普通小黑麥種子千粒重30克折算,畝播量應以8公斤為宜。
4.2.5播種方式:用小麥精播機或寬幅精播機播種,行距≦30cm,播種深度3~125px。播種機勻速行走,每小時5km,保證下種均勻、深淺一致、行距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地頭地邊播種整齊。
4.2.6播后鎮壓:用帶鎮壓裝置的小麥播種機械,在播種時隨種隨壓;未帶鎮壓裝置的要在小麥播種后用鎮壓器鎮壓。播種后鎮壓才能保證正常出苗及根系正常生長,同時提高土壤抗旱保墑能力。
4.3 苗后管理
4.3.1出苗后及時查苗、補苗。對有缺苗斷壟的地塊,選擇與該地塊相同品種的種子,開溝補種。
4.3.2劃鋤鎮壓 出苗后遇雨或土壤板結,及時劃鋤,破除板結,有利于增溫保墑。
4.3.3防除雜草 應于當年麥苗分蘗后(一般11月底之前)或來年麥苗起身期之前,日平均氣溫在10℃以上時防除麥田雜草,按照本規程中2.6、2.7標準規定執行。
4.3.4 防治病蟲害 紋枯病、蚜蟲、紅蜘蛛等是春季小黑麥常發生的病蟲害,達到防治指標時,及時噴施甲基托布津、吡蟲啉、掃滿凈防治,按照本規程2.6和2.7的標準規定執行。
4.4 收獲
飼用小黑麥收獲地表3厘米以上植株營養體,收獲利用方式主要分為干草調制跟青貯制作兩種。其中干草調制分為刈割、攤曬、摟草、打捆四道工序;青貯制作本規程中僅關聯刈割工序,此外不另行表述。
4.4.1刈割
刈割是用割草機將地表生長的麥草植株割到在地。
4.4.1.1 一般5月中上旬左右刈割,盡量使用壓扁割草機作業。應提前認真收集天氣信息,及時掌握短期和中長期天氣預報,分析預測當地天氣情況,并綜合考慮黑麥干草產量、質量和對應機具作業能力,確定割草時間。一般連續有3~5天的晴天即可。
4.4.1.2割草機的安全使用要求及方法參照JB/T 8836-2004和JB 8520-1997進行。
4.4.2 攤曬
攤曬是將刈割后的新鮮麥草用攤曬機均勻的鋪散在地表。
4.4.2.1刈割后,當草條過厚時,應及時進行攤曬作業,松散草條,以利于干燥。
4.4.2.2 為方便后續摟草工序作業,宜采用梭形法或環形法進行攤曬作業。作業過程中隨時觀察作業質量,盡量將草攤薄、均勻散開、厚度一致。
4.4.2.3 攤曬機和摟草機的安全使用方法參照GB10395.21進行。
4.4.3 摟草
摟草是利用摟草機將攤曬好的松散麥草摟成草條。
4.4.3.1 摟草前,利用快速水分測定儀測定干草含水量,或根據形態特征感官判斷干草含水量,摟草時干草含水量一般不低于40%~50%。
4.4.3.2 摟草次數一般為1~2次,如果草條較厚且上下干燥不均勻,則在含水量為35%~40%時進行第2次摟草,使用摟草機將兩行草條并為一壟繼續晾曬,以便于撿拾打捆。
4.4.3.3 一般在清晨或傍晚進行摟草作業,宜采用環形路線連續作業,行走路線避免轉急彎,為后續機械打捆順暢打好基礎。
4.4.4 打捆
打捆就是將摟成草條的燕麥草用打捆機壓縮成中高密度的草捆成品,分為方捆跟圓捆。
4.4.4.1 打捆前,利用快速水分測定儀測定干草含水量,小草捆(20kg左右)的打捆含水量一般為≦15%,大草捆(200kg左右)的打捆含水量一般為≦13%。
4..4.4.2 盡量選擇在夜間或清晨采用環形法進行打捆作業,盡量減少葉片的掉落和破碎。
4..4.4.3 打捆機的前進方向應與草條一致,嚴禁走急彎,以保障鏈接傳動零部件正常使用。草捆松緊度要適宜,兩邊切割整齊,成捆體積一致,使用專用打捆繩。
4..4.4.4 打捆過程中,可選擇測定粗灰分含量,以便及時調整打捆機撿拾器高度,既保證能將草條全部撿拾起來,又不能將土壤或雜質打到草捆中。粗灰分含量按照GB/T 6438測定,也可采用近紅外光譜儀快速測定法。
4.4.4.5 打捆機的安全使用方法及標準參照GB 10395.20及GB/T20789-2006進行。
5. 本輪作規程中的短季棉栽培技術規程
5.1 短季棉播種
5.1.1.播種時期 適宜播種期在5月中下旬,以5月20號前后為最佳播期。燕麥收獲離地后搶墑播種,最晚不要晚于6月5日。
5.1.2種子準備 為實現管理標準化、統一化、安全化,宜選用正規包裝好的包衣商品種子。
5.1.3 播種方式 運用穴播機或條播機接茬無膜直播,墑情不好可播后直接灌水,在黑麥根茬作用下土地板結程度較差,頂苗現象很少。播深2-3厘米,為對接機械采摘,行距宜采用76厘米,強烈建議使用導航自動駕駛系統,保障農機作業時往復等行對接。播后選用43%拉索乳油每畝200~300毫升兌水50千克后均勻噴霧,或每畝用50%乙草胺120~150毫升兌水30~45千克噴施,防治雜草。
5.1.4 播種量 每畝用種量2~3千克,地力較差田塊,需適當密植,適宜密度為每畝6000~8000株。
5.1.5 底肥 每畝鋪施底肥15-20公斤氮(N)15-磷(P)15-鉀(K)15復合肥或二銨,有條件的地方推薦使用測土配方底肥。
5.2 短季棉管理
5.2.1苗期管理
5.2.1.1 播種后及時查苗,嚴重缺苗斷壟棉田及時催芽補種。
5.2.1.2 間苗、定苗 播種時如用條播機則出苗不很精準,需間苗定苗,應遵循去弱留壯、去密留稀原則。
5.2.1.3 中耕 運用中耕鏟進行中耕,中耕鏟間隔76厘米,鏟尖調至棉行中心位置。作業時由淺至深,耕深由3~4厘米逐漸加深為6~9厘米,一般苗期中耕2~3次。
5.2.2 蕾期、花鈴期管理
5.2.2.1 簡化整枝 短季棉蕾期、花鈴期宜采用輕簡化栽培技術,結合藥物化控技術盡量節約人工成本。
5.2.2.2打頂尖 短季棉講時效,7月中下旬開始打頂尖,最晚不宜超過7月底。
5.2.2.3縮節胺調控 全生育期使用縮節胺的時期和用量可根據地力肥薄、降雨大小、品種不同、苗情長勢酌情調節。在苗期、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結鈴期平均每畝噴施2克,打頂尖后5-10天之內一次性噴施3-5克封頂,防止次生枝瘋長。
噴施藥械推薦使用噴桿式噴霧機,藥效精準均勻。
5.2.2.4追肥 選擇初花期至盛花期之間每畝追施氮肥10-15公斤,結合中耕時深施于地下。
5.3 病蟲害防治
短季棉主要蟲害為棉鈴蟲、棉蚜、棉薊馬等
5.3.1 棉鈴蟲 二、三代棉鈴蟲對短季棉危害較重??捎眉装被⒕S菌素苯甲酸鹽、氯蟲苯甲酰胺、茚蟲威、溴氰蟲酰胺、氟鈴脲、高效氯氰菊酯等化學防治。卵盛期到卵孵化盛期是防治關鍵期,且注意交替混合用藥1~2次。
5.3.2 甜菜夜蛾 1~2齡幼蟲盛期進行防治,施藥時間宜在上午8時前或下午5時后進行,選用甲維鹽等藥物噴霧防治。
5.3.3棉蚜 卷葉株率10%~15%或單株有蚜蟲30頭時防治棉蚜,可用噻蟲嗪、啶蟲脒、氟啶蟲胺腈等藥劑,噴藥以葉片背面為主,隔3~4天再噴施1次,連續噴施2次。
5.3.4 紅蜘蛛 紅葉率20%時防治紅蜘蛛,可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螺螨酯、噠螨靈等藥劑。
5.3.5 盲蝽蟓 花期至蕾鈴期當百株有棉盲蝽成、若蟲1~2頭或被害株率達到3%時防治,可用噻蟲嗪、啶蟲脒、馬拉硫磷、溴氰菊酯、氟啶蟲胺腈等藥劑,上午九時以前或下午五時以后用藥,葉子的正面和背面都噴到。
短季棉主要病害為枯萎病、立枯病、青枯病等病害。
5.3.6 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選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施,可連噴2~3次能杜絕病害的侵染。適當增施鉀肥和噴施葉面肥,促早發、壯長,增加抗逆性;
5.4 摘花收獲
摘花方式可分為人工采摘跟機械采摘兩種模式。
5.4.1 人工采摘 9月份棉花吐絮后開始摘花,采摘時注意防止混入“三絲”,盡量避開晨夕“露珠棉”、“雨霧棉”,保證棉花質量。
5.4.2 機械采摘 對果枝較短、株型緊湊且運用機采模式(76厘米等行距種植)的植株可采用采棉機進行采摘。噴施脫落葉劑后,根據開花情況一般分別于10月中旬、11月中上旬進行集中采摘,采摘時應遵循相關棉花機采技術規程。
5.5拔棉稈
本規程種植模式需著急騰茬播種,棉花采摘結束,棉稈應立即機械還田并噴施腐熟劑或運用機械拔出棉桿,整地后壓茬種植小黑麥。